一台电脑所需要的700多种化学原料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个纽扣电池泄漏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基本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用量;一滴残墨能污染60立方米的水源,一个硒鼓能产生100克有害粉尘进入环境;而铅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每当我们享受身边电子产品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它们外表下的巨大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其中各类金属就有10万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电子产品消费国,同时也是电子垃圾的最大制造国,以电脑为例,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估计,从1997~2004年,美国有超过3.15亿台电脑报废,其中仅10%被回收利用,其余大多数被堆放在家里和公司仓库。
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对城市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也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健康。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些“电子垃圾”?
斩后路 规范回收渠道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电子垃圾也不例外。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的聚酯、塑料、玻璃、稀有贵金属等资源。有资料显示,1吨随意收集的电子板卡中可分离286磅铜、1磅黄金、44磅锡。因此如何对电子垃圾进行处理,直接关系着电子垃圾能否化害为宝。
为了更好的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难题,日本政府早在2001年便实施《家电循环利用法》明确规定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这4类产品的废旧物处理方式及产业链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欧盟在98年就颁布《废旧电子电器回收法》,要求电子产品生产者必须回收其生产的电子废弃物。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子产品消费国,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的数量十分惊人。仅以手机为例,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手机用户达到4.87亿,就算每年只有1%的人换手机,报废手机的数量都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对“电子垃圾”有效回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强在废旧电子回收利用方面的管理,相继颁布《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及《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让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真正有法可依”。
清源头 升级产品技术
解决“电子垃圾”的危害,仅仅依靠回收处理是不够的,而需要从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使电子产品真正做到“绿色”。欧盟从2006年开始强制执行RHOS标准,对生产中使用铅、汞等6种有害物质的家电关上了市场的大门。而美国则一直立足于在生产过程中减废,通过减少废物的产生量来减少有害废物的处理量。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更加注重生产环节的控制。康佳在欧盟ROHS指令出台之后,推出了贯穿上游原材料管理、制成控制和成品检测等为一体的RTS体系;TCL、长虹、创维等企业也纷纷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并推出“无铅焊接”等新型制造工艺,同时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掌握;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已经将应对欧盟指令的措施转移到国内市场,实现全面技术升级。我国政府也出台相关法规要求电子产品制造商不但需要对现有生产线环保升级,而且相关产业链的设计公司、半导体厂商、OEM厂商、EMS供应商以及下游分销商也要引入“绿色”概念,使国内企业适应全球绿色电子制造的发展趋势。
SINOCES与CES携手打造“绿色时代”
“电子环保”是当下消费电子行业最迫切也是最受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SINOCES近年来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据悉,在7月10日~13日在青岛举办的2008 SINOCES展会上,CES将带来绿色环保展区及绿色环保论坛,这是继07年SINOCES与CES合作关注中美电子环保问题后,东西两大消费电子展会巨头又一次聚焦“电子环保”。
展会上将举办“绿色技术的未来”国际论坛,同时还有由法国国际检验局、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共同举办的“抢占国际绿色市场”-BV一站式认证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等相关活动,而各大消费电子巨头也将携绿色电子产品参展。
2008 SINOCES与CES联手关注“电子环保”,一方面通过组织企业就生产制造过程中如何导入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意识设计,如何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进行研讨,有效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各国环保法规的符合性要求;另一方面是期望通过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共同探讨,真正解决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所面临的环保难题,防治电子垃圾污染,引导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