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昆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许燕辉尝到了甜头。春节期间,智能工厂本就没停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定先机。
近来,通过提前布局智慧生产,在嘉兴桐乡的桐昆集团,一个功能性聚酯纤维新材料智能工厂中,机器人已经基本代替人工,成了企业生产的主力军。
智能工厂内景。 采访对象供图
一线工人作业部分被机器替代,工程师在中控室就可以实现不少操作。许燕辉介绍,一个年产量为30万吨产能的标准化车间,4台自动包装机器、12名包装工以及日常配备几名电气工程师负责维修保养,便可满足该车间的生产,而原本则需要包装工每班96人,减员达到80%以上。
另外,智能工厂还实现了订单、运营、流程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比如,电子系统审批避免了人工审批签字接触的风险,实现远程审批,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也能远程“云开会”。通过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招标也不用再带着材料到现场,只要在公司的招标采购平台提交即可。总体而言,智能工厂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可以在不影响工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接触,减轻防疫压力。
最近,许燕辉在组织员工返岗的过程中,对智能化系统体会颇深。在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全集团2万多名员工的信息,包含了籍贯、常住地、联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等各项信息,可以供企业和政府组织复工时初步筛查,做好有针对性的保障工作。此外,在已经布局的人脸识别考核系统旁,最近还新增了测温模块,如发现体温异常,则前往人工测量点就行复测。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降低了防疫物资和人工成本的压力。
员工打卡并测体温。 采访对象供图
在长三角,一直不乏新材料、新理念和新技术,关键是要有信心有智慧将它们用在实处。偶然事件可以改变历史,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可能推动一些行业的变革。用市场的逻辑去应对危机,一批企业也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