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三保”行动保障宅家生活 疫情催生数字经济新机遇

中国经济网·2020年2月25日 266

  一场疫情突如其来,让包括线下餐饮在内的第三产业遭受巨大挑战。春节假期,受疫情影响,居民不再串门走亲戚,而是选择“宅”家生活,短期内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火锅、书店、五星酒店等纷纷上线外卖,催生了不少“宅经济”的新形式。

  以餐饮业为例,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仅在春节7天假期内,疫情对餐饮行业零售额就已经造成了大约5000亿元的损失。但另一方面,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报告,在疫情期间大概有40%的餐馆都在努力扩大线上的外卖,这其中有一半餐馆之前并没有做过外卖业务。

  疫情一来,武汉“味湘初”餐厅的袁勇顿时陷入困境。面对浴缸里的上百条活鱼,和几万块的生鲜食材,袁勇突发奇想,能不能将食材通过外卖平台上线销售给市民?通过同行得知饿了么开通了外卖“极速上线”服务,他试探性地递交申请,仅仅一晚,这种设想就成为了现实。几万块的可能损失转化成了新生意。

  通过优质互联网平台,快速连接用户,不仅可以解燃眉之急,千千万万个袁勇在疫情中,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危机之中也有转机和希望,餐馆能够这样做,也得益于一整套支持餐馆线上业务的基础设施,包括线上采购、配送以及移动支付。不同于简单经济支持,这些举措不局限于帮本地生活产业度过短期危机,长期来看可以帮助行业提前布局未来,预支未来红利。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简称“三保”行动)。为响应号召,一有些互联网企业针对餐饮一线商铺的困境,在采用资金补贴、减免佣金、延长年费缴纳时间等方式进行救助的同时,为行业输血造血,提高商家危机“免疫力”,为商户提升“数字化”能力铺路。

  湖北老字号小吃品牌蔡林记运营负责人李杰在阿里本地生活为武汉外卖商家减免佣金后计算道,以一家线上月销10万的门店为例,通过减免政策,能节省至少2.5个员工的工资支出。现金流是商家的生命,缓解资金压力无异于救命。

  除了现金流之外,战“疫”新变化催生出消费场景新需求,而新需求催生“无接触”、“无人经济”、“无人物流”等平台新业务模式。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为尽可能阻断疫情传播途径,特定场景的“无人化”服务得以大热,“无接触配送”也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迫切的需求。基于此,无接触安心送+到店自提+社区自提点自提等多种新业务模式被推出。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地区逐渐进入复工的高峰期。各大餐饮企业和外卖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提出“三保”行动号召,搭建集体用餐配送服务平台,创新无接触点餐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日常工作与生活需求。

  外出不便,食材采购紧俏,这意味着数量庞大的员工安全用餐面临挑战。安全用餐的新需求也为促使平台开启新模式的探索——团餐,它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名次,但在疫情期间,也被高光关注,就像是链接企业员工和餐饮公司的纽带,一方面解决了员工用餐难的问题,减少了员工密集就餐可能带来的风险,另外一方面还为餐饮企业带来了更多收入,帮助餐饮企业努力度过困难时期,最终促成双赢局面,也必将为经济复苏带去更多能量。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0年团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随着复工的企业越来越多,团餐市场或许将在2020年迎来一个新的爆发。不难发现,团餐、自提等服务方式早有端倪,只是尚未成势。顺应行业发展,本地生活企业的入局加速了这一进程,将未来消费场景提前实现。

  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正处于消费旺季,但同样,本次疫情也催生出业态新变化,长期来看会带动行业革新。疫情期间,各种商业形态实现了“全面上线”:从街边小店到五星酒店,从全聚德、王品牛排到五星级酒店轻奢下午茶,甚至是书店,大都线上复刻。

  以眉州东坡为例,这家老牌餐饮企业在疫情发生后损失惨重。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也称,从1月21日到30日,眉州东坡一共退餐11144桌,损失金额在1700万元左右。

  随后,眉州东坡通过外卖平台,同时发展了外卖、线上半成品销售、直播带货等三个经营渠道,对其而言开辟了“活下来”的重要手段,更是从传统餐厅转型为线上线下一体的餐饮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的新升级。

  2月16日晚,西贝莜面村、小龙坎、眉州东坡、新雅等多家国民餐饮品牌的主厨尝鲜淘宝与饿了么联动推出的直播栏目“明厨亮灶”,通过直播“云端营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方式。数据显示,Tims咖啡,乡村基等品牌通过直播,卡券销售同比增长最高达192%。小龙坎曾在直播上出镜的自热小火锅上线聚划算,仅10分钟就卖出上万份,同比增长1200%。

  根据历史规律来看,每次危机的发生几乎都意味着新的契机。企业家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会更积极地拥抱变化,给商业带来新的契机。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表示,推进行业数字化进程,是重振生意的最好路径。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