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朋友都在议论“美国制裁中兴”的事,很多人会问“难道中国人就设计不出性能强大的芯片?”
与其说是我们设计不出强大的芯片,不如说是没有迫切的动力。因为外资品牌的芯片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得来全不费工夫,而国产芯片由于需要研发投入以及时间成本,企业根本没有耐心去等。即使有少数企业有创新的意愿,市场也不给他们创新的机会,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锐意创新的企业反而生存艰难。我们的企业更愿意跟随在英特尔、ARM这样的大公司身后,核心技术、重要配件等都强烈依赖外国,自己则忙着抢占市场,忙着打价格战、营销战,结果 “中美贸易战”一打起来就受制于人。
不得不说,纵观我国半导体行业承受的缺芯之痛,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家电行业近几年兴起的收购潮。海尔收购GE、美的收购东芝,这些对外界来说都不是新闻。事实上,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家电行业愈发重视在高精尖领域的投入,而主要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自主研发,二是通过收购吸纳海外先进技术以及经验。自主研发不必多讲,这是企业软硬件实力的综合体现,而对于引进技术,业界则存在一定争议。
乍一看,引进技术和前面提到的“拿来主义”没什么分别,关键是如何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家电市场瞬息万变,机会不会等人,利用资本优势引进先进技术,不失为一种弯道超车的有效措施。如果当初苹果没有收购NEXT,并将NEXT开发的技术为己所用,恐怕今天苹果不会成为“街机”。在国内,家电巨头美的也通过收购库卡,在机器人生产、智慧物流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不过苹果也好,美的也好,他们并没有一味依赖“外援”。在过去几年里,美的科研投入高达200亿元,并且在全球建立了二十余个研发中心,在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也不断推进,最终达到了技术“嫁接”的目的,实现了由传统家电企业向科技型公司的转变。
个人认为,“引进”与“收购”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停滞。一方面,企业合理使用资本并购,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建立较高的行业壁垒,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企业不能过度依赖“拿来主义”,而是在“拿来”的过程中掌握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科研战略,加速转型升级,最终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