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成为米粉呢?回想起来,可能因为自己也一直是电子产品发烧友的缘故吧。最初,在网上得知小米手机相关信息,惊人的配置,1999元的定价,看着自己手里的诺基亚,对比之下,感觉如果小米真的能做出那样的手机,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一部小米手机是小米1S,现在回过头再评价,那就是贴心,好用,性价比极高,在2012年,雷军和他的团队能够做出这样的手机,实属不易。至于说到小米手机的品质,这些年来,中间有过波折,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好。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同时在用小米mix2和苹果7,生活中,手机跌落,无法避免,苹果7已经因此碎屏2次,而同样情况下,小米mix2则毫发无损(个人真实使用体验)。
后来,小米有了小米商城,商城上的商品越来越多,在被某些人嘲笑为“杂货店”的时候,作为米粉,我反而觉得挺好的,因为,这些上线的产品,无一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痛点,很多爆品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例如,小米路由器,小米摄像头,小米蓝牙音箱,小米充电宝等,至于小米插线板,已经不记得买了多少个了。
总体来看,小米的大多数产品都不错,质量有保证,性价比高。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下面就现身说法,盘点一下个人觉得不太值得购买的小品产品。
1、服装系列。小米为什么会在商城上做服装,至今都想不太明白。但是,现在打开小米商城或者米家有品,发现服装是一个挺大的分类。笔者先后在小米商城和有品购买了多款服装,整体感觉差强人意。一是找不到合适的号码。例如,一款服装推出来的时候,只有M,S,XL,XXL等号码,个子较高,体型较魁梧的同学恐怕买不到合适的号码。而其他专业的传统服装品牌,几乎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难道就是小米所谓的极致?节省每一寸布料?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以上号码也基本上涵盖了足够多的人群。毕竟穿3XL以上号码的是少数。可是,这不应该是专业或者认真,或者长期涉足服装领域的品牌的风格啊,不仅如此,即便按照说明买回来的2XL号码,也比平时买的其他运动品牌要偏小。最郁闷的是,我一哥们今年在米家有品上购买的运动裤,臀部设计太小,站立还好,蹲下真的就尴尬了。小米的T恤,是纯棉的无疑,但是,胸前印花,容易掉,个人在小米商城上购买的T恤,放一段时间之后,字母,图案便开始起泡,并脱落。至今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小米推出的鞋子,质量还可以,但是,容易吸附灰尘,鞋底略显单薄,不合适长时间走路运动。最新的羚羊跑鞋,还未到货,暂无法评价。
总之,小米的服装,整体需要改进,差强人意,不太值得购买,PPT做的很好,设计似乎很有科技感,但是,实际上,过于强调成本和极致,导致实际穿着体验并不好。今后若不能调整改进,不建议购买。
2、米家恒温电水壶。实际使用体验,远没有宣传的那样惬意和有诗意。水壶烧水速度挺快,联网设定保温之后,每次拿起来倒水之后,再放上去,没有自动记忆功能,需要打开APP重新操作,并且还要通过蓝牙,再次连接水壶,麻烦的操作,买回来更多的时候,只能当作普通烧水壶来用。可是,普通的304不锈钢烧水壶多少钱?呵呵...
3、保温杯系列。造型,设计都还可以。但是,实际保温效果,远没有宣传的那样好。刚推出到时候,一次性购买了好几个,恰好家里还有一款购物兑换的虎牌保温杯,同样的热水,放进去,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价格方面,小米保温杯要便宜一些。大冬天,是最需要保温杯的时候,实际上,小米保温杯的效果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4、小米米动手表青春版。相比小米手环,待机时间令人满意,看上去更像手表,是其优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手表我们都是带在左手的,当手腕运动的时候,往往会不小心挤压并且“按”到右侧的按钮,非常糟糕,为什么不设计到左边呢?其次,因为有睡眠检测功能,个人一直佩戴,戴了月余,发现表下皮肤有一定程度的受损,而之前购买并且一直佩戴的小米手环2就没有这样的现象,于是赶紧摘下来,重新换上小米手环2。个人觉得,买这款手表,不若买小米手环2,更实用,更方便。这里还必须要说下,小米手环和小米手边的充电问题,为什么就那么难呢?使劲按上去,触点就是接触不好,每次都得多次,才能搞定。好在不用像手机那样频繁充电,否则,真的就该去投诉了。
5、小米4S。可以说是当年小米做的最不用心的一款手机。也是每每想起来,觉得这真的不应该是小米做的手机。为什么小米会出这样一款手机呢?至今是个迷。性价比差,发热严重,拍照渣。希望今后小米慎出“S”系列。这部手机之后,对于小米的所有“S”编号的手机,至今不敢再推荐。
小米即将上市,雷军和他的团队,一路创业走来,不仅成功的缔造了一个中国优秀的科技品牌,也带给了广大消费者不少的惊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小米无疑是成功的,小米众多产品无疑也是优秀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务,小米也不例外,以上盘点,虽然瑕不掩瑜,但个人还是觉得小米应该听听不足的声音,加以改进,毕竟前进的道路是漫长的。
当然,这只是个人使用体验,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最后,希望并且祝愿小米越来越好,中国制造越来越强大。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